为积极应对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挑战,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号召,加速探索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3月14日,我校组织专家团队开展AI课件调研评审会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调研评审工作,特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贾积有教授、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飞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视导专家邰鹭明教授、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胡锦丽教授组成指导组,通过沉浸式课堂观察、多维度师生访谈等形式,为AI课件的应用把脉问诊、精准施策。
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围绕AI课件赋能课程创新的实践成效展开系统性调研。他们考察了王振华老师主讲的《MySQL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王老师以说课形式与专家组交流AI课件在实训教学中的综合赋能成效;同时,专家们还考察了张瑶老师在《个人理财》课程构建的"AI课件+教师引导"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林异珑老师在《视觉编排设计》课堂上,AI课件赋能师机生协同交互的课堂质量,以及林友苗老师《创新设计方法论》课程中,AI课件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教学链环中的融合创新路径。
专家组通过"教师-学生"双维度的形式展开访谈工作,深入了解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专家门共开展师生访谈35人次。在访谈时,专家们不仅关注AI课件在知识传递中的方式与效率,还聚焦其对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互动以及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塑造作用。
网龙高级副总裁、福软理事长俞飚为本次评审会致欢迎辞。他指出,AI课件研发应用应构建"全链条赋能"职教生态体系,覆盖理论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等全环节,形成"教-学-练-创"质量提升闭环。技术应用须坚守"以生为本"的育人初心,以"若为子女择教"的换位思考原则,严谨设计AI赋能路径,确保技术赋能与育人规律同频共振。针对此次评审工作,俞飚理事长明确表示将以开放姿态拥抱专家团队的全方位诊断,从课程设计、技术实现到应用场景全面吸纳专业意见,期待以此次合作为起点,与学界业界共同探索"AI+职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改革标杆案例,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活动随即转入专家评审环节,四位专家围绕AI课件在职业教育场景中的适配性展开多维度论证与指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信息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贾积有教授强调,AI课件赋能应始终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工具理性层面通过数字人技术等创新载体实现知识传递的趣味化与高效化,同时构建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双轮驱动模式。他高度评价学校当前探索的"双师课堂"创新实践,指出该模式将教师真人授课与数字人讲解有机整合,既延续了传统面授教学的深度优势又通过AI课件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面向未来发展方向,贾教授提出应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支持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助教系统;研发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数字人IP形象以增强课堂亲和力;深化教学平台智能化改造,建立涵盖"教-学-评-研"全链条的数据闭环体系,最终形成"人工智能精准服务育人目标"的创新生态。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飞教授围绕AI课件发展提出系统性思考,首先强调需厘清AI课件核心定义与范畴。面向未来教育变革,陈教授提出构建以大模型为技术基座的智慧课件系统,集成智能互联、多模态交互与知识图谱联动功能,通过实时反馈机制突破传统课件单向传输局限。针对现存技术滞后痛点,陈教授提出"分层开发"策略,内容制作从"量增"转向"质效并重",在个性化与通用性平衡方面,教师个性化课件可作为精品课程标杆,通用型课件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对于教学模式创新,他倡导构建"双主体课堂",由AI课件承担知识传授功能,教师转向学习引导者角色,同时结合即时数据采集系统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推动实现"以学定教"的智能化教学转型。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视导专家邰鹭明教授强调需厘清AI课件的核心教育价值,即精准破解模块化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构建区别于传统微课,凸显职教类型定位的具备自然语言交互和动态生成能力的AI课件。邰教授指出AI课件开发必须锚定职业岗位能力模型和证书标准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重构,确保技术呈现与职业能力培养深度适配。建议挑选精品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形成可复制的智能教学范式。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胡锦丽教授强调项目开发与应用需明确战略定位,若以市场化应用为目标,须构建精品化开发机制,通过骨干教师团队精心打磨课程质量,增强市场说服力。在技术融合层面,胡教授主张构建具有情感的AI课件范式,通过数字人微表情动态模拟、语音情感波动调节等技术手段,重塑传统课件单向输出的冰冷感,实现认知共鸣与情境沉浸;针对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出构建"分层跳跃式"学习路径,允许学生基于知识掌握度自主调控学习节奏;同时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库建设强化实践导向,形成"人机协同"的智慧教学模式。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AI课件的交互性设计、游戏化体验、AI教师表演性行为评价、全球市场推广、资源片段化以及赋能实训课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AI课件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工具,应充分发挥其智能化、个性化的优势,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为核心目标。同时,专家们强调,AI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更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俞飚理事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专家智库是锻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的关键赋能力量,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俞飚理事长对各位专家毫无保留地分享宝贵经验和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面向未来,俞理事长强调,学院仍需秉持“既要仰望星空勾勒未来教育图景,更要脚踏实地破解当下课堂难题”的理念,遵循“实践—反思—迭代”的路径,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推动教学改革迈向新的台阶,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